2025低空经济产业链全景图谱+低空经济行业报告
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以线 米)的低空空域为活动空间,以民用航空器,如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直升机等为核心载体。通过多样化的低空飞行活动,它广泛辐射并带动农业、物流、交通、文旅、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实现融合发展。低空经济的核心特征体现在创新性、高质量以及规模化等方面,这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目前,低空经济已经构建起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了上游的材料与核心部件、中游的航空器制造与保障系统,以及下游的多元应用场景。据相关预测,预计到kaiyun手机网 开云登录网址 2030 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 2 万亿元大关。
2023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而 2024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其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地位。在此背景下,政策体系正加速完善,为低空经济的发展铺平道路。
从顶层设计层面来看,2024 年《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这一条例填补了微轻小型无人机在监管方面的空白;同时,《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新增了非管制空域,为低空飞行的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地方立法方面,深圳率先发力,发布了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专项法规 ——《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明确提出要打造 “低空经济第一城”,并制定了 2025 年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的宏伟目标。
产业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 - 2030 年)》,其中提出到 2030 年要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重点推动 eVTOL、无人机等装备的商业化进程。
资本市场对此迅速做出响应,宗申动力、亿航智能等产业链企业的股价应声上涨。2024 年,多地陆续启动空域开放试点,这标志着低空经济正从概念阶段加速迈向现实发展之路。
碳纤维 :在 eVTOL 的材料成本中,碳纤维占比超过 90%。预计到 2024 年,碳纤维的渗透率将提升至 45%。单台 eVTOL 对碳纤维的需求量在 100 - 400 公斤之间,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到 2030 年全球订单释放将拉动千吨级的碳纤维需求。
高能量密度电池 :当前,三元 NCM 电芯是高能量密度电池的主流选择。展望 2025 年,固态电池有望实现商用化,届时其能量密度有望突破 400Wh/kg,这将极大地提升航空器的性能和续航能力。
飞控系统 :飞控系统的自主化和轻量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国产化率已成功提升至 60% 以上,已成为中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eVTOL(飞行汽车) :凭借零排放、低噪音的显著优势,eVTOL 成为低空经济中的核心赛道。亿航 EH216-S、峰飞 V2000CG 已获得全球首批适航认证。据预测,2024 年 eVTOL 产业规模预计可达 32 亿元,而到 2026 年将有望突破 95 亿元。
无人机 :深圳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市场份额高达 74%。在工业级无人机领域,国内占比也达到了 55%。农业无人机的渗透率每年更是以 40% 的速度快速增长,预计到 2030 年,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 180 亿元。
物流配送 :无人机在物流配送领域的应用逐渐普及,单票成本已降至 5 - 20 元。顺丰、京东等企业已在大湾区实现了无人机配送的常态化运营,目前日均运输单量超过 1.2 万票。
低空旅游 :直升机观光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人均消费在 500 - 2000 元之间。深圳 - 珠海的 “空中的士” 已成功完成百架次载客飞行,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体验。
应急救援 :低空经济在应急救援领域的优势日益凸显,响应时间已成功缩短至 30 分钟以内。在 2024 年的灾害救援中,低空装备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救援效率和成功率。
城市治理 :无人机巡检逐渐替代高危人工作业,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巡检效率相比传统方式提升了 70%,在电网巡检、违建监测等场景中得到了kaiyun手机网 开云登录网址普遍应用。
2025 - 2030 年:规模化应用期 :物流、农业领域的无人机将率先实现大规模普及,而 eVTOL 也将逐步进入试点运营阶段。中国超 100 个智慧城市试点将为低空经济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将加速推进,例如深圳规划了 600 个起降点,安徽、苏州等地也在积极布局低空新基建。
2030 年后:空域全面开放红利 :随着空域的全面开放,城市空中交通(UAM)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凭借在政策、产业链和市场潜力等方面的优势,中国有望在全球低空经济领域成为引领者。此外,技术融合将不断深化,5G-A/6G、通感一体化网络将为低空智联提供有力支撑,而通感算协同技术将推动空域资源的高效利用。
据专业预测,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从 2023 年的 5059.5 亿元增至 2035 年的 6 万亿元,从而成为重塑交通和产业生态的新质生产力标杆,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