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率先制定首部低空经济法规“打飞的”或将成真
在2025年6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宣布率先制定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专项法规,推进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上线智能融合基础设施以支持大规模低空飞行,推动空天地一体化设施全覆盖,加速产业全链条集聚,并完善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与标准规范。
自2024年以来,国家大力推动低空经济发展,顶层与地方政策协同发力,相关规划不断完善。各省市明确了基建规模、航线规划、应用场景等发展目标,兑现期从2025年持续至2030年。
据银河证券分析,低空经济产业链涵盖多个环节,包括整机制造、动力系统、机身结构、空域管理、适航认证、低空感知以及低空运营等。自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低空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低空经济多次被提及于中央会议及各类政府报告文件中。
2024年12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文件,明确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可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司。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低空经济发展司是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低空kaiyun登录入口 开云平台网站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有关政策建议,协调有关重大问题等的职能司局。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6月12日,中国国家层面低空经济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份将“低空经济”发展规划纳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相关项目也在加速落地。以深圳为例,深圳在消费级和工业级无人机产量方面位居全球首位,截至2025年6月12日,已累计开通近300条无人机航线多万架次的载货飞行。
在无人机方面,截至2024年底,共有19979家单位获得无人机运营合格证。其中,华北地区3000家,东北地区2399家,华东地区5397家,中南地区4218家,西南地区2983家,西北地区1561家,新疆地区421家。注册用户达161.9万个,其中个人用户152.1万个,法人用户9.8万个;注册无人机数量达217.7万架,同比增长98.5%;颁发无人机操控员执照27.33万本,其中有效执照24.73万本;全年无人机累计飞行小时数为2666.7万小时,同比增长15.4%。
目前,国内低空经济中的先进飞行器主要涵盖垂直起降固定翼飞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按飞行高度可分为载人飞行器(1000—6000米)、行业级无人机(120—1000米)以及消费级无人机(120米以内)。因此,“低空”并无固定高度标准,而是依据地区特性和实际需求灵活界定。而“经济”一词则意味着该领域不仅包括航空器的研发、制造与销售,还涵盖低空飞行相关的制造、飞行、保障及综合服务等板块,使其成为继数字经济之后的又一新兴经济形态。
世界低空经济则起源于农业服务,1920年后公务航空进入市场,二战后因技术进步迅猛发展。1950年,直升机进入市场,开展海上石油服务和山地救援等业务。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等低空经济发达的国家,低空经济已成为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凭借其市场竞争型通用航空产业基础,在低空经济发展中占据先机,拥有超过5000个通用航空机场,在册航空器数量保持在20万架以上,飞行员数量突破80万,对GDP的贡献率超0.5%。
另外,欧美加快低空领域规则和标准出台,美国先后发布《先进空中交通(AAM)协调及领导法案》《先进空中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AAIM)法案》等法案政策,欧盟发布《2022年管理计划:机动性与运输战略》《无人机战略2.0》等战略指南。20多个欧美城市布局先进空中交通(AAM),推动低空创新和区域合作,针对无人机和飞行器推出适航认证、生产标准、飞行管理等政策指南,以更好地适应各类新形态飞行器的运行和使用。